疫后重振看湖北 小小龙虾“蹦出”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

[复制链接]
查看4518 | 回复0 | 2021-4-6 2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凉爽夏夜,三五好友,高挽衣袖,双手抢虾......近年来,随着夜宵文化的持续发展,“夜宵一哥”小龙虾以其较为亲民的价格与独特的风味风靡全国。小龙虾的美味人尽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食客每吃掉的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产自潜江。
1617718842313143_87.png
正在捕捞小龙虾的虾农



为畅通龙虾销售渠道,近年来,潜江市大力推进 “互联网+小龙虾”行动计划,构建区域一体化、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小龙虾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了虾谷 360、京东潜江馆等网上交易平台,依托潜网集团,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专业交易市场――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目前,该交易中心入驻大小商户600家,聚集了2万余虾商、虾农、分拣工、打包工在此就业,日均交易量最高峰达1500吨。2020年面对疫情,交易中心全年交易量仍能突破17万吨,交易额突破70亿元。
1617718865178786_467.png
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于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中探究“网红”美食小龙虾从入侵生物到“致富法宝”的蜕变之路。“‘虾稻共作’模式下每年可以收一季水稻,两季龙虾,极大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与农民收益,随着近年来小龙虾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小龙虾从人见人厌的庄稼害虫变为了村民致富的‘掌中宝’,目前赵脑村靠养殖小龙虾已实现了村民整体脱贫致富”,赵脑村村支书、“绿途虾稻共作”合作社理事长赵常洪说。他表示,虽然2020年新冠疫情对小龙虾产业有一定的影响,但虾农们通过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等方式逐步实现了从“大养虾”到“养大虾”模式的转变。通过养殖高规格、优品质的“大虾”,不仅有效规避了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的小龙虾滞销,更提高了单亩龙虾养殖的产值。



据了解,目前潜江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2020年虾—稻产业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达520亿元,极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下一步,潜江将持续推进龙虾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千亿元产值的虾—稻特色产业集聚区。





内容综合:

樱花又开放——疫后重振看湖北 小小龙虾“蹦出”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 湖北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