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太牛了

[复制链接]
查看3322 | 回复0 | 2021-5-5 08: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月23日,记者沿着北过境公路来到昌吉市六工镇,走进一个个村落,随处可见波光粼粼的鱼塘和忙碌的村民。这里有“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的生态美景,也有“空钩意钓鱼亦乐”的垂钓之乐。

  今年,六工镇下三工村村民王巧军承包了40亩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靠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他在池塘消毒、饲料投喂等方面省了不少心。合作社理事长王晓岩介绍说:“去年合作社养殖南美白对虾100吨,实现产值300多万元。”
1620174794460346_797.jpg
资料图:2020年8月17日,昌吉市六工镇四户坝村,村民在捕捞罗非鱼。昌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龙 摄

  在六工镇四户坝村的鱼塘边,水产养殖户姜新忠正在忙着投喂饲料。在另一个鱼塘,养殖户已完成翻塘、晒塘工序,正在给鱼塘加注新水。
5年前,姜新忠和村里63家养殖户加入昌吉市鑫洋渔业专业合作社。除了草鱼、鲢鱼、鲤鱼、鳙鱼外,合作社还养殖有鲈鱼、梭边鱼、罗非鱼、武昌鱼和黄腊丁等名优特品种水产品,产品远销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
  据合作社负责人贾忠介绍,合作社养殖面积有4000亩,产值达5000万元。去年,合作社注册了“疆小鱼”生鲜品牌,将打捞的活鱼进行有氧包装,鱼在包装内最少可以活3—5天,可以运到更远的地方销售。
162017482466150_396.jpg
资料图:2020年9月17日,贾忠向游客展示合作社的生鲜产品。昌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辉 摄

  目前,六工镇渔业养殖水域面积近8000亩,是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区,每年销售鱼虾5200吨。2020年,该镇共有7个渔业专业合作社、102家养殖户养殖鱼虾。
  昌吉市六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琛表示,在鼓励农民养殖高档、优质水产品的同时,不断提升繁育优质鱼苗的能力。六工镇在四户坝村建成2500平方米的罗非鱼室内高标准孵化池,为全疆水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档鱼苗。

1620174842598750_400.jpg
资料图:2020年9月17日,在昌吉市六工镇四户坝村村民姜新忠的鱼塘里,鱼儿活蹦乱跳,随手一捞就有收获,渔农收网捕鱼满怀喜悦。 昌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春泉 摄


  与六工镇一样,滨湖镇也在发展特色养殖,这里的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饲养罗非鱼、加州鲈鱼、鳕鱼等名优特水产品。他们借助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可实时掌握水槽的水质、含氧量以及鱼的饲养密度和健康程度。
  “这套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设有8个流水槽,每槽大约养殖30吨鱼,总产量相当于以往40亩鱼池的饲养量,成本低、产量高。”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涛介绍说:“去年,我们养殖了240吨名优特水产品,产值达500万元,比养殖传统水产品效益高出1倍多。”
  昌吉市在扩大渔业养殖面积、引进名优特水产品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渔业资源优势,发展“渔业+旅游”产业,提升渔业附加值。
  一到冬季,位于六工镇十三户村的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冬钓馆就吸引了众多垂钓爱好者。据该公司负责人陈国军介绍,冬钓馆去年收入80多万元。目前,海威渔业已形成养殖、垂钓、加工产业链,四季都有渔业经营收入。
  目前,昌吉市已建立渔业经济合作社22家,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个体经营渔业户达100多家,渔业养殖面积达2.04万亩,年产水产品1.13万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疆渔业主产区和无公害渔业养殖基地。(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禹晓燕)

来源:昌吉日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