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粮仓” 再扩容 广东开建80米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

[复制链接]
查看2618 | 回复0 | 2021-5-10 1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设计的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正式签约建造。这是广东省内首台商业化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将为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62064589523691_444.jpg
深远海智能渔场规划图
本次开工的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长80米,宽30米,高18米,养殖水体约3万立方米,采用钢质半潜结构,日常由海洋清洁能源供电,四角锚泊定位,具有良好的抗风浪能力。项目交付后将投放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附近海域,从事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和鳌鱼等高附加值鱼种的养殖,并开展海洋科普、潜水、冲浪、垂钓、海上餐饮等休闲活动。
近年来,海水养殖产量和海产品需求量均呈增长态势,但海水捕捞总量不断降低,养殖产量增速放缓。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水产捕捞量从2015年的1435.74万吨减至2019年的1217.17万吨,同期海洋渔业养殖产量从1796.56万吨增至2065.33万吨。同时,海水养殖产量的增长比例从2015年的3.7%减小为2019年的1.68%,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海湾养殖空间已趋于饱和,发展受限。
随着海水养殖逐渐由港湾和近海走向开阔海域,新型海洋渔业养殖技术与装备的开发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支持下,我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于2019年6月建成,并于当年8月投放到广东珠海蜘洲岛养殖渔场,至今已连续运行近两年。该平台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第一季试养的金鲳鱼和第二季试养的石斑鱼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良,无任何鱼病发生,基本验证了开阔海域大水体养殖的优越性。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永明介绍说,集波浪能发电、养殖、旅游、通讯为一体的半潜式海上渔业综合平台技术在推进远海养殖、增强抗风浪能力、自给绿色能源、搭载渔业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殖和监管智能化水平和开展海上休闲旅游等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已获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发明专利授权。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已完成多个型号、多种配置的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设计,下一步还将研发更大型号的养殖平台,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浅海向深远海发展,不断拓展延伸产业发展空间和价值链,助力打造‘粤海粮仓’。”孙永明说。
来源:新华社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