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头条 千亩虾塘如何化险为夷?记一场暴雨夜里的“气象守护”
安全小贴士:
详细描述
标题: 千亩虾塘如何化险为夷?记一场暴雨夜里的“气象守护”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长出一口气:“多亏了早上收到的气象信息,不然这1200亩虾塘,今晚就得‘翻塘’。”
图为湖北潜江小龙虾。潜江位于江汉平原,水资源充沛,好水养好虾。 图片来源:网络
暴雨前布下“防线”
6月25日,潜江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达35.9毫米。此时,正值小龙虾、稻虾、塘虾等虾类养殖关键期,对水位、水质的变化极其敏感——水位暴涨可能导致漫塘,水质恶化会引发“五月瘟”等病害,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
气象部门早在6月16日便根据梅雨期天气形势和预报,提前发布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提醒中东部虾稻田有积涝风险,建议养殖户及时加固塘埂、加高围网,检修防逃网并疏通进排水管,谨防漫塘造成小龙虾逃逸。6月18日发布淡水养殖气象服务专报,指出未来1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强降雨过程,养殖池塘积极做好应对。6月23日,再次发布农田渍涝风险,对入梅后降雨叠加风险进行提醒。
潜江市气象局与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潜江综合试验站联动,针对小龙虾养殖特点,发布《小龙虾养殖专题气象服务专报》,精准预测6月25日20时至26日8时,潜江将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更列出了三大风险点:水位失控可能会漫塘,导致小龙虾逃逸;暴雨引发水体对流,溶氧下降会使底层缺氧;水质恶化会滋生病原微生物,小龙虾致病风险高。
针对这些风险,专报还给出了“点对点”建议:提前疏通排水系统,将水位降至0.8米以下;加强巡塘工作,防止排水口堵塞;准备增氧机和增氧剂,应对可能出现的水体缺氧情况。
小龙虾养殖公司、大户等立即行动,积极准备应对物资,启动应急预案,规范应对流程,在暴雨前布下“防线”。
多方协作化解危机
“我们提前36小时就锁定了这次降水过程。”潜江市气象局局长秦懂雷介绍。6月23日,省气象台早间天气会商指出,入梅的第二场暴雨将可能聚焦江汉平原,潜江市气象局闻“汛”而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会商,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和农事建议。
虾宝公司是潜江小龙虾产业的龙头企业,1200亩虾塘里养着200万尾幼虾。6月24日17时,陈居茂通过“天惠农”APP收到天气信息后,立刻召集员工召开紧急会议:“今晚必须把所有塘的水位降下来,排水口全部清理一遍!”
当晚,15名工人分成3组,带着锄头、镰刀钻进虾塘,清理排水口的淤泥和杂草,并把水位从1.2米降至0.6米。
6月25日晚,正如预报的那样,暴雨来了。在潜江市气象局微信提醒后,陈居茂立即带领员工再次检查排水口和塘埂。6月26日清晨,暴雨渐歇。陈居茂沿着塘埂走了一圈,看到幼虾在水里欢快地游动,悬了一整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如果没有提前防范,这次暴雨可能会让我们损失300万元——至少有一半的幼虾会逃逸或死亡。”
此次危机应对的背后,是潜江市气象局精细化气象服务的成果。近年来,潜江市气象局针对小龙虾产业特点,建立了“气象监测+专家研判+精准服务”的服务体系,在养殖场安装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气温、降水、水温等指标,与虾蟹养殖专家合作,针对小龙虾的投苗期、生长期、捕捞期发布不同的服务专报,并通过“天惠农”APP、微信群等渠道,将预报预警信息直接推送给养殖户。
气象工作者深入龙虾养殖基地与虾农交流了解小龙虾气象服务需求。拍摄:吕晓卉
“以前养虾,全靠经验。遇到暴雨,只能眼睁睁看着虾塘被淹。”陈居茂说,“现在有了气象部门的精细服务,我们再也不用‘赌天气’了。”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水产通上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

下载水产通app
水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