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头条 8月各种病害仍高发,这些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要注意
安全小贴士:
详细描述
标题: 8月各种病害仍高发,这些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要注意
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根据淡水养殖气象服务中心预测,预计8月湖北西部大部平均气温23.5℃~28℃,中东大部28℃~30.5℃,大部较常年偏高1℃~2℃。天气炎热,养殖池塘水温较高,病原微生物繁殖加速,易导致水质恶化,引发各种病害。广大养殖户应加强生产管理,谨防异常高温对养殖生产造成危害,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根据近年同期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分析,对8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并提出防控建议。
一
病情预测
湖北省8月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鳖腮腺炎病等。
(一)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历年来对湖北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全省各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二)柱状黄杆菌病:俗称“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鲢等,应引起各养殖区的重视。
(三)细菌性肠炎病: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鲫、团头鲂、黄鳝等。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当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导致流行。
(四)车轮虫病: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发的疾病。适宜发病水温20℃~28℃,临床症状主要是“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等,是比较流行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省各地的养殖区均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养殖密集的鱼池,连续阴雨天气尤其容易引起暴发。
(五)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水温20℃~30℃时易发病。患病鱼鳍基或鳃盖出血,解剖查验可见肌肉出血呈鲜红色、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全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六)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全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七)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等。该病在水温25℃~34℃发生流行,最适水温为28℃~30℃,主要危害对象为鳜。临床症状主要为严重贫血,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脾脏、肾脏肿大、坏死。全省鳜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八)鳖腮腺炎病:分为病毒性腮腺炎病和细菌性腮腺炎病。水温20℃~30℃时易发病。病毒性腮腺炎病在水温20℃~25℃为流行高峰,细菌性腮腺炎病在25℃~30℃时为流行高峰。该病死亡率高,危害大。其中病毒性腮腺炎病发病急,死亡率90%以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细菌性腮腺炎病治疗后病情易反复。公安、京山、应城等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
防控措施
(一)加强水质调控。高温季节水生动物代谢旺盛,养殖水环境和底质环境易发生改变,需勤检测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调水、改底、增氧等应对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稳定。养殖期间,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坚持每日巡塘,观察养殖动物的活动、摄食、体色等情况,发现病鱼虾及时捞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养殖管理。坚持“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黄芪多糖粉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抵抗力。夏季持续高温,可以通过加设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因高温导致的应激反应。
(三)科学规范用药。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诊断治疗,可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http://www.adds.org.cn)”进行咨询,做到对症用药,科学防治,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的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2025年8月
海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进入8月,持续高温,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季节。养殖品种代谢旺盛和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增多,加上弧菌、链球菌等病原菌及病毒等病原生长繁殖,要注意防范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广大养殖户需强化养殖管理,切实做好病害预防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
病情预测
(一)南美白对虾:易发生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综合征、传染性肌坏死病等。需特别关注文昌、琼海、儋州、临高及东方等地的对虾养殖区及苗种繁育基地。
(二)石斑鱼:易发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弧菌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肠炎病及烂身病、溃疡病等。重点关注乐东、东方、文昌、琼海、万宁和陵水等石斑鱼养殖密集区域。
(三)罗非鱼:易发生链球菌病、弧菌病、缺氧等。重点关注海口、文昌、定安、琼海等罗非鱼养殖密集区域。
(四)卵形鲳鲹(金鲳鱼):易发生本尼登虫病、弧菌病、细菌性肠炎病及烂身病等。重点关注临高、澄迈、昌江和三亚深水网箱养殖密集区域。
二
防控措施
(一)加强水质与底质管理
加大增氧,全天候开启增氧机(尤其是中午和下半夜),备足增氧剂。及时换水,少量多次,避免大排大灌;加注新水时应严格过滤、沉淀和消毒。定期用生石灰、氯制剂、碘制剂等消毒。定期进行底质改良,特别是在台风暴雨前后,要加强此工作,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生物底改剂(含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来氧化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产生。维持合适透明度,避免藻类过度繁殖(倒藻风险)或水色过清。
(二)实施科学投喂
严格控制饲料量,在高温期按80%饱食度进行投喂,避免过量。定期投喂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等,可以增强养殖品种的体质,提高其抗病力。可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多种维生素(特别是Vc、Ve、Vb)、免疫多糖(如β-葡聚糖)及益生菌等,以增强养殖对象的体质,保护肝脏和肠道健康。调整时间,避开中午最热时段,选择清晨和傍晚凉爽时投喂。
(三)坚持每天巡查
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捕捞或转塘操作,减少鱼体受伤的机会,从而降低病害发生风险。发现病鱼/虾立即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早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减少损失。及时打捞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以防病原滋生,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地乱扔,同时要对打捞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病原传播。
(四)密切关注天气
8月海南台风活跃,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风、防洪及防逃设施的检查与加固工作。提早采取加固措施,预防台风、暴雨等突变天气可能造成的溃堤、破网、逃逸等;已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起捕上市;注意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五)其他注意事项
海区网箱养殖的,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或者移动网箱到海水交换量大、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养殖。
2025年8月
四川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四川省水产局
8月高温炎热,是水产养殖病害高发期,应提前采取措施防范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给水产养殖带来的潜在风险。8月份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并做好防控准备。
一
病情预测
(一)病毒性疾病:鲫易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大口黑鲈易发虹彩病毒病,全省各鲫、草鱼、鲈鱼养殖区应重点防控。
(二)细菌性疾病:草鱼、鲢、鳙和鲫等易感染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和烂鳃病等,全省各养殖区应重点防控。
(三)寄生虫病:鲢、鳙、鲫等易感染指环虫病和车轮虫病等,全省各养殖区应重点防控。
二
防治措施
(一)科学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饲料,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泼洒水体,坚持巡塘,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消毒清整、水质调控等。
(二)病毒性疾病:预防为主,发病时应及时对患病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养殖尾水消毒,避免水体交叉污染,防止扩散。
(三)细菌性疾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和肠炎病可全池泼洒溴氯海因粉(水产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或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等国标渔药消毒剂,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可拌饲投喂恩诺沙星粉(水产用)、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或氟苯尼考粉,肠炎病可拌饲投喂恩诺沙星粉(水产用)、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等(以上药品具体用量参照商品说明书)。
(四)寄生虫病:指环虫病可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水产用)或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采用饲料拌喂复方甲苯咪唑粉、阿苯达唑粉(水产用);车轮虫病可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采用饲料拌喂苦参末、雷丸槟榔散等国标渔药中成药(以上药品具体用量参照商品说明书)。
2025年8月
陕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陕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8月份陕西省各地气温、水温持续升高,养殖水温平均在28℃~35℃之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风险明显上升。建议养殖人员要密切关注天气和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泛塘事故发生。根据近年全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情况,现对8月份易发疾病作如下预测预报:
一
病害预测
(一)鲤、鲫、锦鲤:易发鲤浮肿病、锦鲤疱疹病毒病,需重点关注关中、陕南主养区域。
(二)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需重点关注关中和陕南主养区域。
(三)鲢、鳙鱼:易发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等,全省各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四)虾类:易发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弧菌病等,全省各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二
防控措施
(一)加强生产管理
加强日常巡塘,重点观察水生动物的活动状态、摄食强度及养殖水体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二) 做好水质调控
随着气温升高,水生动物摄食量加大,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容易导致水质恶化,需强化科学饲养管理,饵料投喂量应根据摄食情况逐步调整,避免过量投喂。加大换水力度,定期加注新水,保持养殖水体“肥、活、爽、嫩”。定期采用生石灰等进行水体消毒,配合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生态平衡。日常管理需加强增氧设备运行维护,确保溶氧充足,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三) 坚持科学投喂
适当减少投饵量,定期投喂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和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鱼类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
(四)科学用药
发生鱼病应及时诊断治疗,可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进行咨询,做到对症下药,科学防治。
对于病毒性疾病,应加强苗种产地检疫,从源头减少疫病发生;优化养殖模式,选择优质苗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通过拌饵投喂渔用多维等增强养殖对象免疫力,或内服大黄末等国标渔药中成药调理肝肾功能。对于细菌性疾病,可外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等消毒剂全池泼洒进行防控;内服抗菌药时先开展药敏试验,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寄生虫病,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指环虫病可用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或精制敌百虫粉(水产用)进行防治。
来源:水产热点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水产通上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

下载水产通app
水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