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头条 厉害!他在盐碱地里养虾,一年养出3600万效益!

发布时间 2025-09-08 10:10:09
扫码打电话
  • 市场动态

安全小贴士:

详细描述

标题: 厉害!他在盐碱地里养虾,一年养出3600万效益!

南美白对虾,从最初野生捕捞到如今成为全球养殖产量第一、中国市场最常见的对虾品种,它到底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引进:南美白对虾的历史

图片




在黄河“几字弯”的东侧,坐落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在这昔日的盐碱滩上,不仅成功养殖了各种淡水鱼,还迎来了海鲜新贵南美白对虾。



清晨,水产养殖大户王平安正划着一艘不到两米长的小船,一边投喂饲料,一边仔细观察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状况。这是他每天凌晨1点和5点雷打不动的工作日常,且坚持了整整8年。



现年56岁的王平安出生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方丽村。这里北依黄河,南临库布齐沙漠,盐碱地遍布,作物收成每况愈下。



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依托44平方公里的蓄滞洪区和部分盐碱地,开创性地采用“以渔降盐、以渔治碱”的生态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科学水产养殖业。



王平安成了第一批受益者,他在自家的盐碱地上开发了8个鱼塘,除了自己养鱼外,还把部分鱼塘对外承包,每年都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2017年,王平安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考察时,惊喜地发现当地不仅利用盐碱地养殖各种鱼类,还成功养殖了南美白对虾。这种虾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养殖环境的盐度和温度适应性非常强。



宁波大学王欢团队发现盐碱水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含盐量非常适合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需求。陕西省政府立即邀请专家团队,在盐碱化严重的渭南市富平县进行水质检测,大规模推广养殖。自此,这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成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风水宝地。



奇迹:盐碱地变废为宝

图片




王平安经过调研后发现,杭锦旗与富平县不仅处于同一纬度带,且同样依傍着黄河。更为难得的是这里风沙天气多,风浪作用形成天然增氧,适量沙尘还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为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环境基础。



而且在内蒙古,大规模虾类养殖尚属空白领域。2017年,王平安创立了黄河沿岸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在120亩重度盐碱化的低洼地带,开启了挖塘引苗的创业征程。



养殖初期,王平安遭遇了技术瓶颈。虾苗投放后存活率极低,最短存活时间仅有4小时。他辗转江苏、海南、陕西等地的40余家养殖场精心筛选虾苗,却在短短两个月内接连损失了约130批虾苗。



经过专业团队研究发现:杭锦旗黄河滩区的盐碱水存在酸碱度失衡、总硬度过高、钾离子超标的复杂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王平安创新性地采用沉淀净化、微生物发酵、微量元素补充等综合手段改良水质。
随后,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养殖流程:虾苗运输回来后,先在车间进行为期10天的淡化处理,将盐度从初始的20‰逐步调整至与当地盐碱水相匹配的水平,再转入大棚暂养20~30天,待其完全适应后方可投放外塘。

经过3年,王平安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开发出“以菌治藻、以菌治菌、以碳促氮、以菌治水、以菌改土”等系列技术,实现了水体菌藻平衡和碳氮平衡。



2021年,黄河水产养殖公司获得“杭锦旗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其现代化养殖基地更获评自治区级示范项目,有效促进了方丽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2022年,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基地扩建时,王平安特意选择了村里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开挖虾塘。这背后体现的是王平安“以渔降盐、以渔治碱”的生态治理理念:通过水产养殖改良盐碱地,继而带动种植业发展,形成“渔农互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团队创新性地采用3米深虾塘设计方案,这一深度既能有效收集地表高盐碱水,又能利用开挖土方抬升周边地块,显著改善耕作条件。值得一提的是,虾类排泄物经自然分解后产生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还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和透气性。



实践表明,该模式具有显著的规模效益,每开发100亩虾塘,可同步改良约60亩盐碱地。系统监测数据证实,新建虾塘产生了显著的“三降”改良效果:一是周边地下水位得到合理调控;二是新造农田pH值由8.8降至8.2;三是土壤盐分含量从1.4%降低至0.6%,为后续农作物种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项目推广初期,王平安采取“先示范、后推广”的策略,主动向周边村民免费提供经过生物净化的养殖尾水。随着示范田的显著成效逐步显现,超过50户农户主动申请使用这种新型灌溉水源。



如今,这片曾被列为农业“禁区”的盐碱地,已成功转型为融生态养殖、土壤改良、品牌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区。以虾塘为核心的1000亩盐碱地经过系统治理后,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因地制宜种植的油葵、西红柿、甜菜等耐盐碱经济作物均获得丰收,不仅改善了土壤环境,还为企业开辟了增收渠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升级:盐碱地里养海鲜

图片




2023年,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先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五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司成功构建了从苗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为解决长途运输中的存活率问题,王平安组建研发团队经过18个月的反复试验,开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运输系统。



该系统采用定制化特种运输车辆配合新型专利包装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水温、溶氧量和pH值等关键参数,确保本地鲜虾在4~5小时的长途运输后仍能保持95%以上的存活率。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区生鲜配送需求,王平安团队还创新研发了水袋充氧技术。该技术采用食品级PE材质水袋,配合智能充氧装置。经实测,使用该技术的配送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5%,已申请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黄河水产养殖公司产品线已拓展至六大系列,包括鲜活对虾、急冻虾仁、即食虾干、调味虾制品、虾类休闲食品和虾类调味品,销售网络不仅覆盖内蒙古呼包鄂城市群,还成功打入宁夏、陕西、山西等周边省份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黄河水产养殖基地已形成4500亩规模化养殖园区,其中精养水面达3000亩。基地配备完善的现代化养殖设施,包括42个标准化养殖池、5个仿生态养殖池、8个虾鱼共生养殖池,以及80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车间和6000平方米的成虾养殖车间。



除此之外,公司打造了900亩稻鱼共生示范基地,成功引导32户农户转型发展水产养殖。王平安构建了“培训+实践+服务”的立体化技术推广体系,包括每月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制作标准化教学视频、组织季度性实地考察活动,并为合作农户提供从种苗供应、饲料配给到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支持。



2023年,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实现养殖技术新突破,首次成功开展双季养殖:第一批成虾7月中旬上市,平均规格达14厘米/尾;第二批9月底上市,规格保持在12厘米/尾。截至2024年,杭锦旗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已突破5000亩,年产量达60万公斤,实现总产值36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黄河水产养殖基地已形成“四季循环”的现代化养殖格局,通过温棚调控技术实现单季亩产6000公斤、亩效益30万元的突破性成果。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面积达8000亩,“上粮下鱼”生态养殖面积1000亩,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36个,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



目前,全旗盐碱地渔业养殖规模已突破1.5万亩,年产值达5400万元,占全旗农业总产值的18%。“盐碱地养海鲜”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更培育出特色鲜明的富民产业。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水产通上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

水产头条君 企业认证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水产通上看到的,谢谢!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