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逆市反弹!东星斑从50元低谷冲至80元,重回成本线背后的产业破局路

发布时间 2025-11-15 13:27:03
扫码打电话
  • 塘口价

安全小贴士:

详细描述

标题: 逆市反弹!东星斑从50元低谷冲至80元,重回成本线背后的产业破局路

相关品种: 海水鱼类-石斑鱼

2025年的石斑鱼市场,用 “冰火两重天” 来形容毫不为过。年初至今,全国石斑鱼均价从180元/斤跌至50元/斤,跌幅高达72%,创近十年最大年度跌幅。海南、广东、福建三大主产区作为全国石斑鱼产量贡献超80%的核心区域,塘头价持续探底,行业陷入集体亏损困境。以海南珍珠斑市场为例,价格走势堪称“断崖式下跌”。2025年2月初,1-1.6斤规格的珍珠斑塘头价为33元/斤,3月初降至29元/斤,7月初跌破25元成本线,跌至22元/斤,到10月底更是探至19元/斤,较年初跌幅42%,创下近五年价格新低。广东湛江、福建漳州等地情况同样严峻,10月底1-1.2斤规格珍珠斑塘头价分别跌至20元/斤、21元/斤,市场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5%,部分批发市场甚至出现 “有价无市” 的尴尬局面。作为石斑鱼中的“贵族品种”,东星斑的价格暴跌更具冲击力。据小编跟踪数据显示,2024年9月,1斤以上规格东星斑塘头价高达160元/斤,而2025年9月同期价格仅为51元/斤,跌幅超68%。更严峻的是,当前东星斑饲料养殖成本已达80元/斤,意味着每卖出1斤东星斑,养殖户就要亏损近30元,甚至更多。海南万宁养殖户万建国(化名)的经历,正是行业困境的缩影。从事东星斑养殖8年的他,2024年底投入120万元扩建鱼塘,引进5万尾优质鱼苗,按照当时行情预计可获利60万元。然而2025年价格持续下跌,让他的计划彻底泡汤。“现在每天投饵成本就要2000元,卖鱼却要倒贴钱,5万尾鱼养到现在,已经亏了80多万,再这样下去只能把鱼塘转租出去。” 万建国的无奈,道出了众多养殖户的心声。在价格持续低迷的压力下,行业乱象逐渐显现。部分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将每日投饵次数从3次减至1次,导致东星斑生长周期从10个月延长至14个月,鱼体规格参差不齐;还有养殖户铤而走险使用低价劣质饲料,引发鱼病频发。更有甚者,为偿还养殖贷款,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抛售存塘鱼,进一步加剧市场价格混乱。

价格反弹:东星斑重回成本线就在行业濒临绝望之际,10月下旬起,石斑鱼市场迎来久违的暖意。10月22日,1斤以上规格东星斑塘头价为55元/斤,10月29日飙升至65元/斤,7天内涨幅达18.2%,创下2025年单日最大涨幅。进入11月后,价格继续稳步攀升,目前1斤以上规格东星斑塘头价稳定在 80元/斤左右,基本回归成本线以上。分区域来看,海南各产区价格呈现差异化上涨态势。文昌地区凭借优质水源优势,本地红东星斑成交价达68元/斤,部分体色鲜亮、规格均匀的优质鱼货成交价突破70元/斤;万宁和乐镇作为传统养殖区,1斤以上规格东星斑报价65元/斤,较10月低谷上涨27.5%;儋州地区因存塘鱼规格差异较大,1.3斤以上成品鱼报价区间为58-68元/斤,价格梯度明显。广东、福建产区也同步回暖,11月中旬1 斤以上规格东星斑塘头价分别达到78元/斤、76元/斤,较10月下旬分别上涨26.2%、23.8%。价格的反弹让养殖户终于看到希望。万建国告诉笔者,11月初他以68元/斤的价格出售了1万尾东星斑,虽然仍有亏损,但相比10月的行情已经好了很多。“现在终于不用每天愁着怎么凑饲料钱了,打算再留一部分鱼,等价格再稳定些再卖,争取把前期亏损补回来。” 像万建国这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海南陵水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表示,11月以来,合作社已有30% 的养殖户开始选择性出鱼,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不过,市场对此次价格上涨的可持续性仍存在分歧。部分经销商认为,当前价格反弹主要依赖短期供需关系变化,若后续需求未能持续释放,价格可能再次回落;而养殖企业则相对乐观,认为随着冬季消费旺季到来,价格有望稳定在80-90元/斤区间。这种分歧也反映出行业对市场走势的谨慎态度,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此次价格反弹,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拆解价格涨跌原因(一)前期暴跌:多重因素致行业亏损东星斑价格的暴跌,是产业长期积累问题的集中爆发。从供给端来看,2024年石斑鱼市场的高利润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更值得关注的是,产能过剩背后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中小养殖户盲目扩产,2024年新增养殖户中,养殖规模在50亩以下的占比达62%,这些养殖户缺乏市场预判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在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恐慌抛售,加剧市场波动;另一方面,品种结构单一,东星斑、珍珠斑等传统品种养殖占比超80%,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差异化产品应对市场变化。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市场的疲软进一步加剧价格压力。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25年高端餐饮消费需求明显下降,而东星斑作为高端海鲜代表,70% 的消费场景集中在高端餐饮领域。以上海为例,2025年1-9月,高端海鲜酒楼东星斑点单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5%,部分酒楼甚至将东星斑从常备菜单中移除。与此同时,大众消费市场对石斑鱼的接受度仍有限,2025年石斑鱼家庭消费占比仅为18%,远低于虾类、贝类等品类。成本端的压力则让养殖户雪上加霜。2024年以来,石斑鱼饲料主要原料鱼粉价格上涨30%,豆粕价格上涨25%。以1斤东星斑养殖周期10个月计算,饲料成本从 60元/斤增至75元/斤,再加上人工、水电、鱼苗等成本,总成本突破80元/斤。在价格跌至50元/斤的情况下,养殖户每斤亏损超30元,行业陷入 “养得越多,亏得越多” 的恶性循环。

(二)近期上涨:供需改善促价格回升此次东星斑价格反弹,本质上是供需关系短期改善的结果。冬季消费旺季的到来,为价格上涨提供了需求支撑。随着气温下降,海鲜消费进入传统旺季,特别是元旦、春节临近,餐饮市场采购需求逐渐释放。养殖户的惜售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价格上涨。经历前期亏损后,养殖户对市场预期更加理性,不再盲目抛售,而是选择等待合适价格。据调研,目前海南地区约60% 的养殖户表示将观望至12月再决定是否出鱼,福建、广东地区惜售比例分别为55%、52%。这种惜售情绪导致短期市场供给减少,进一步推高价格。此外,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市场回暖提供助力。尽管农业农村部暂未公开印发专门针对石斑鱼产业的专项指导意见,但从2025年以来的行业实践看,国家层面通过延续深远海养殖扶持政策、强化种业创新支持等方式赋能石斑鱼产业发展 ——2025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政协提案答复中明确提出 “推进水产种业创新与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地方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海南、广东等地已率先出台专项举措,如阳江市阳东区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 “补改投” 项目,重点支持石斑鱼良种选育、工厂化养殖及冷链加工等环节,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给予政策赋能、资金扶持等支持;阳东石斑鱼产业已形成8000多亩养殖规模,年产4.5万吨,依托 “龙头企业 + 农户” 模式带动区域产值增长10%,这些政策红利有效缓解了养殖户资金压力,稳定了生产预期。

产业破局: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一)理性养殖:建市场化调控机制经历价格大起大落之后,行业亟需建立理性的养殖发展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建立全国统一的石斑鱼产业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养殖面积、产量、价格、需求等数据,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农业农村部可联合行业协会,定期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盲目扩产。另一方面,要推动养殖主体规模化、组织化发展。鼓励中小养殖户通过合作社、联合体等形式抱团发展,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企业 + 合作社 + 养殖户” 模式,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二)市场拓展:建多元化消费体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拉动东星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积极开拓餐饮市场,除传统高端餐饮外,大力开发中端餐饮市场,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东星斑菜品,降低消费门槛。同时,加强与连锁餐饮企业、酒店集团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扩大市场份额。例如,海南某养殖企业与连锁餐饮品牌合作,推出“东星斑套餐”,单价控制在100元以内,上市后销量持续增长,有效打开中端市场。

推动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东星斑鱼丸、鱼柳、鱼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消费场景。同时,利用鱼皮、鱼骨等副产品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福建某企业通过开发东星斑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提高2-3倍,有效缓解了鲜活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未来应加大深加工技术研发投入,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东星斑价格从50元低谷到80元回升的波动,不仅是市场供需变化的反映,更是产业转型发展的契机。此次价格波动让行业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依赖传统市场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东星斑产业一定能够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让这一“石斑贵族” 不仅成为水产行业的优质品种,更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享受,为乡村振兴和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水产养殖网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水产通上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

行情小助手 实名认证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水产通上看到的,谢谢!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