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养殖中常见的两个认知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957 | 回复0 | 2021-5-20 1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黑斑蛙,民间俗称青蛙、田鸡,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随着黑斑蛙养殖技术的突破,黑斑蛙养殖规模与消费市场同步爆发式增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全国青蛙养殖总面积从几百亩扩张到现在的十几万亩,由于利润相对可观,所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人员加入,但是从业五年,我发现很多养殖户,特别是新手养殖户,都会陷入两个认知误区。(此文写给资金、资源、技术薄弱的散户以及新手,如果您资金雄厚、技术过硬、渠道广阔请自动略过)

一、密度与产量的线性关系认知误区

五年前,我们也是养蛙新手,我们也曾一度认为种苗放的越多,产量必然越大,我们有一年一亩地放了四十多万的幼苗,觉得当年必然高产,然而结果并不遂人愿。在高密度养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几个问题:1、由于密度过大,在蝌蚪养殖中后期,水质无法调控,即便长流水,水一直呈现墨绿色,做过水产养殖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水色,所以蝌蚪经常出现气泡病以及肠胃炎。2、由于密度过大,必然有部分吃不到食物,导致上岸幼蛙大小不一,很不均匀,那些个体特别小的幼蛙直接被自然淘汰,所以驯食成功后的密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3、由于密度过大,长势必然缓慢,当其他养殖户的蛙可以售卖的时候,你的蛙大部分还在四、五钱,甚至要养两年,养殖周期拉长,风险随之加大。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实践,我发现当密度在0-15万之间时,如果管理得当,产量会随着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当密度超过15万时,增量放缓,甚至减产。特别是咱们的新养殖户一定不要一味的追求高密度。

二、规模与产值的线性关系认知误区

这几年接触过很多意向养蛙的客户,很多一开口就是我要养几十上百亩,先不提资金这块,我想问:你的管理跟得上吗,你对养殖业了解吗,你有经过实践的员工吗,答案是:没有。三年入行,五年懂行,这句话更适用于农业,也许你一个人亲自管理10亩地没有问题,但是当你雇佣10个人管理100亩地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管理的问题。也许你体验过10亩地可以赚10万,但是100亩真的可以赚100万吗,当你的技术、渠道、资源不足的时候,我想这是很难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乘法运算。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劝咱们的新手养殖户,第一年先养个10亩地走个流程,学习经验,第二年再大展宏图也不迟。

很喜欢一句话,“做农业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希望咱们的广大养殖户好好琢磨这句话。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