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氨氮的来龙去脉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查看906 | 回复0 | 2021-6-15 1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对虾放苗的时候,很多养殖户往往只关注pH值是否超标,一般情况下都不测试氨氮。尽管对虾放苗期,水质指标pH值的确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氨氮。

小编温馨提示,放苗前一定要测试氨氮、亚硝酸、pH值。

一、氨氮的产生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的中毒原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

三、氨氮的毒害

氨氮对虾苗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虾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虾苗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氨氮增加虾苗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虾苗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虾苗比较小,不容易发现氨氮中毒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测试水中的氨氮量。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

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升高。
1623747005565986_233.jpg
3.挥发及底泥吸收

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子,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就会被释放出来。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1623747026186237_1.png
四、氨氮的处理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翻耕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1623747045239227_835.jpg
2.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合理开启增氧机,使水体活动起来,消除耗氧源头,从而保持池塘长期处于溶氧充足的状态。

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4.加强投入品的管理。

投入品包括饲料、肥水产品等。不能过度投入,量够就可以,如果投入品过大,会导致含氮有机物的不断积累,氨氮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等有益菌。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