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养鱼水到底多深才好?资深老渔夫告诉您多深最好!

    [复制链接]
查看51569 | 回复2 | 2020-8-4 07: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池塘人工养殖鱼类,因池塘水体相比于河湖和水库来说是小水体。

但因人工养殖鱼类追求的是产出比效益和小水体更易变化无常之故,从而更加的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否则,养殖效益往往等于零。

养鱼塘是深水好还是浅一点的水好?水深,只能说没坏处。水浅,只能说没好处。

水深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水体容量,若溶氧有保障、水温分层能有效避免,是可以提高产量的。

从透明度的角度来讲,若无增氧或搅水机械,1.5~2米以下基本就达到了溶氧的补偿深度。

即在此深度以下光合作用基本没有,整个水体处于低氧状态。

冬天水深是有好处的,深水冬天起到保温作用,但夏天深水也能起到降温作用,大水面(水库、河道)溶氧和光照的补偿深度会比精养池塘大很多。

首先,池水深度差异对鱼的影响。

池水超过3米时,一般情况下因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功能不足或缺失,底层多为溶氧不足,鱼一般不会在底层活动。

当水深达4米及以上时,基本上水体浪费很大,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也巨大,底层缺氧甚至寡氧(无氧)。

底层少有鱼类活动(冷水鱼除外),似冰火两重天,故而,过度深水塘的鱼产量不一定比适度水深(2-3米)塘的鱼产量高。


因此,养鱼水的深度以2-3米为最佳。水深2-2.5米时,因水深1米处和2米处溶氧相差一半,须增氧机搅水才能混合达到均氧状态以宜鱼类生长。

水深1米,原则上须微流水养殖,否则,产量不会很高。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0-8-4 07:4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次,水的密度与鱼的特性。

水的密度特性,据有关人士测定,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水太浅容易在极端天气下将鱼冻伤。

在冬天,当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水面的温度比较低,再向下层水体时,水的温度逐渐增加,然后到4摄氏度。

因为水温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上层水的密度一般都很小,密度大的沉在下面。

因此,在夏天避暑和冬天防寒时将水体尽量加深水位是有益的。在一个整体的水中,它的密度是不一致的。

有关人士曾做了以下试验来说明水温分层并说明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把两桶水染成不同颜色,把其中一桶水升温,温差15度以上。

两桶水相反按升温水加入自然水和自然水加入升温水中的顺序轻轻的注入一透明的塑料桶中。

注入的顺序不一样,得到的水体混后的颜色深浅是不一样的。

其原理就是温度不同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密度大的水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往下渗透,而下层比重轻的水会往上对流。

如果底层的水温低密度大,则上下水体对流减弱,这就是水温分层。

在渔业生产中,经常遇到持续的旱热天或天气突变时,最易造成池塘缺氧泛塘,或者,同是一口池塘水深也是一样。

用药的药品并且药量也是一样,但用药后的效果有时并不一样,可能治病效果差异很大。

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药害事故把鱼也杀死了,这就是水温分层的缘故。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冷水鱼 | 2020-8-4 07:4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再次,水的密度与季节。


高温季节水温分层犹为明显,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因光照强弱明显,底层水体因光合作用不强,底层溶氧量微乎其微。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也较大,晚上受暖湿气流的影响,表层水降温幅度减弱。

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但密度同时也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即上下层水体对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拉大养殖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差异,一旦达到了临界点就会产生水温分层,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

而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一般到凌晨时会降到最低水平,当然,因夜间基本上没有补氧来源,底层水体溶氧则更加欠缺,因而最易形成缺氧状况。

当高温季节的晴天延续时,有时就会拉大养殖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差异,一旦达到了临界点就会产生水温分层。

如果水温分层在1米,那么原来按2米水深算的用药量实际只使用的水深不到2米,用药量加大了,死鱼的风险当然就产生了。

还有一个现象,即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在有的地方出现了用药后只死水上层或上中层的花白鲢鱼,而底层鱼不死的现象。

低温时节,因水体上下层温差不大,也不易产生水温分层,加上鱼的新陈代谢降缓,水体缺氧状况当然就很少发生。

因此,养鱼户应该掌握水温分层的规律,从而确保渔业生产顺利进行。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