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黄颡鱼爆发性病害的防控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21511 | 回复4 | 2021-4-17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淡水鱼王 于 2021-4-17 10:3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黄颡鱼的生物学习性

1、黄颡鱼的特征: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



黄颡鱼的分布很广,许多天然水域都有它的踪迹。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



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黄颡鱼人工养殖是近 开发的养殖新技术。



2、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为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在池塘中,白天潜于水底,晚上出来觅食。但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出膜3-5天,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以后幼鱼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虾。



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在生长速度方面,以江黄颡鱼最快,自然条件下,一龄鱼20-50克,二龄鱼50-150克。人工养殖时,一龄可达150-300 克。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是淡水养殖鱼类,盐度要低于2‰,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


二、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面积3-5 亩,水深1.5-2 米,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淤泥池塘淤泥不宜过厚,低于10米,以泥沙质底为佳。



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 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鱼种投放密度:黄颡鱼及搭配品种的每亩放苗量见下表:


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饲料投喂及管理:可用纯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小虾、蚯蚓等。也可用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脂肪7-8%,另加维生素。



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



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



增重1公斤鱼约需2公斤左右饲料,饲料成本约8 元。



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



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驯食1 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人工饲料。



喂食方法:



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散,1-2 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 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当水温达到 10℃以上时即可投喂,10-15℃,日投饵为体重的1.5%左右;

15-20℃时为1.5%-2.5%;20-30℃时,4%-5%。



饲料要按“四定”的原 投喂,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

4、日常管理

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



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 克/米 。

5、鱼病防治

黄颡鱼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水质好、饲料足生长迅速,体质好,不易发病。



同时对 些甲壳类的寄生虫还有 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



它可消除其它鱼类体表易患的锚头鳋病,但它对敌百虫、溴氰菊脂等农药较敏感,养有黄颡鱼的池塘不宜使用这类农药。



对硫酸铜等耐受性与常规鱼类相似。在养殖中常见病为腐皮病和肠炎及线虫病,少数纤毛虫病。



腐皮病多数是由于水质不良、鱼体受引起,肠炎是投喂不洁饵料引起,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较少出现。



防治办法:彻底清池,去除过多淤泥。鱼种下池时可用25 毫升/米 水的福尔马林浸浴30~50 分钟后再下池;



下池后每半月用生石灰15 克/米 或漂白粉0.8 克/米 化水全池泼洒,还可用二氧化氯合剂等进行定期消毒。



肠炎病除外用消毒剂以外,还应停投不洁饵料。



同时投喂药饵,投喂时先投原饲料的1/2量,后投药饵占原饲料量的1/3,每100 公斤药饵中可加15克左右土霉素或氟哌酸。



每天1次,连续3~5 天。同时将离群独游、有严重病情的鱼捞除。每天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氧气充足。
黄颡鱼在我国各大水系都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养殖,是一条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



今年开春以来,全国各地黄颡鱼都出现了大规模爆发性死亡,事件发生后,各级水产专家都深入一线进行流行病调查,及时调查病情,分析病因;



结合前一阶段防控工作实践,特制定黄颡鱼爆发性病害防控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黄颡鱼发病主要症状及诊断



患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或静卧池边;病鱼头部发红或发黑,体表皮肤溃疡、布满黏液,体色发黄或腐皮脱色;吻端、口腔充血、下颌部、鳃盖充血;



鳃丝基本清晰正常,偶见鳃丝肿胀和少许粘液,有少量车轮虫感染;背鳍基部、胸鳍基部、尾鳍有溃烂、炎症;



腹腔脂肪积累明显、有时腹水严重;胃、肠内无食物,有时胃充满粘性积液;肠道有充血发红肿胀病变,肛门红肿出血;



肝脏失血、脾脏发黑、肾脏肿大坏死、胆囊肿大。大部分患病黄颡鱼有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如“头穿孔”病、腹水病、腐皮病等。



二、黄颡鱼发病原因分析



1、发病池塘普遍为高密度单养模式,亩产量超过1500kg,密度过大,品种单一;



2、池塘管理缺乏,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低,溶解氧低,理化指标超标。



池塘冬季基本上未清塘消毒,投放黄颡鱼苗种前未培育浮游生物和有益微生物;



3、3月底至4月初温度上升期投喂量过大,并且黄颡鱼摄食正常时,保健措施缺乏,没有及时进行预防;



4、养殖户采用地笼、摊网、拉网等操作导致鱼体受伤,造成致病菌或病毒感染;



5、疾病发生后缺乏科学诊断,滥用药物,加重病情。



过高的养殖密度、投喂量过大、外在刺激(水质、不当用药及人为刺激)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三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鱼体体质下降,免疫水平降低,感染爱德华氏菌和多种条件致病菌引发黄颡鱼爆发性病害。



三、黄颡鱼病害防控方法



无病预防:



1.投放鱼种前彻底清塘消毒,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和有益微生物;



2.控制放养密度,池塘养殖模式以亩产750-1250kg为宜;



3.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和充足溶解氧,保证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



4.投喂优质饲料,切忌过度投喂,特别是摄食旺盛时要控制投喂量,日投喂量宜控制在1.5%以内;



5.定期添加多维、多糖以及天然植物抗菌(抗病毒)药物,增强鱼体抵抗力;



6.不使用敌百虫、氯制剂、硫酸铜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同时多种药物混合使用,避免鱼体应激;



7.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苗种投放时用免疫疫苗浸泡,增加免疫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病治疗:



根据池塘面积、水深、水质、水温及天气状况准确计算药量,精准用药。主要有泼洒消毒制剂、内服抗生素及中草药等三种方式。



1.全池泼洒聚维酮碘、二氧化氯或者生石灰等消毒剂,杀灭病原体。泼洒生石灰前,测量并确认池塘水体pH值不超过8.5;



2.内服氟苯尼考抗菌药物,参考药物使用说明,确保剂量准确,时间4-5天为宜;



3. 内服天然植物抗菌(抗病毒)药物,如杜仲叶提取物。



四、黄颡鱼病害防控其它措施



1、病死鱼无公害处理。及时捞出病死鱼,生石灰消毒后深埋,避免进一步传染。



2、养殖工具消毒处理。对养殖工具实行彻底消毒和曝晒,控制染病池塘水体随意排放至公共沟渠,杜绝病原扩散。



3、尽快上市销售。养殖户可在发病初期及时捕捞健康成鱼上市,减少损失。



4、尽快恢复生产。养殖户在发病池塘黄颡鱼死亡率超过70% 以上时,可采取措施消毒水体,干塘后进行池塘底部消毒,加注新水培肥水质,进行新一轮养殖生产。



5、保证苗种质量。对新投放的黄颡鱼苗种,要保证苗种健康,从源头控制疾病发生。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第20天2 | 2021-4-17 10:5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聚富水产 | 2021-4-17 15:3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实用精辟。谢谢老师的讲解!!!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第20天2 | 2021-4-18 19:4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煩焦 | 2021-5-20 06:4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云浮
还没养过黄骨鱼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